大河报报道:一加一凭实力获有机圈“大咖”青睐
核心提示|兵团天山鸡、君源有机菜、新疆枣、瑞阳石磨面、商河珍珠瓜……一小撮或种植或养殖或经营有机食品的“大咖”,5月9日晚在郑州一处会所聚会品鉴。结果一场香艳美食的狂欢,最后差点儿演变成对一款天然食材的“围剿”。始作俑者是郑州大草帽有机农场场主郭明亮,在郑州有机圈颇有名头,业内对其称谓先是“地主”后是“啄木鸟”,近两年俨然升级为“毒舌”。
□记者何晖文闫化庄摄影
另类聚会:有机食材PK天然面粉
据知情人透露,呼朋引伴的事儿发生在上周。人称“地主”的大草帽有机农场场主郭明亮邀约郑州有机圈内知名的腕儿聚会,主题是:有机食材与天然面粉PK。
记者到达时已是下午6点。推门而入,精致的房间内弥漫着鸡汤的香味,偶有久违的面香四溢。房间靠南的一边,陈列着产自全国各地的有机杂粮、调料、干货、瓜果,甚至还有琳琅满目的米面油盐酱醋茶。
开宴啦。餐桌上摆满了兵团天山鸡、君源有机菜、新疆生态枣、瑞阳石磨面、商河珍珠瓜等。相谈甚欢的或种植或养殖或经营有机食品的“大咖”们围坐四周。倏地,三名身着黄色一加一天然面粉工作服的年轻人赫然入席。
餐桌正中央放着馒头、花卷、油饼三类面点,馒头也有三种:传统圆馍,馍心上有枣、造型飘逸的花卷,还有一盘颜色发黑的小方馒头。
“实话跟大家说,这些馍里头有三种面,今天的程序就是先吃馒头多吃馒头,然后谈感受。这仨小孩忙了一天了,我不能说是啥PK,但必须得吃出感受。”老郭伸出大手抓起三样各撕一块塞进嘴里。
没有人知道“地主”使什么“阴招”把一加一整到了现场。据说,当日一大早,一加一的三个年轻人就扛着五箱面粉拉着全套锅碗瓢盆进了厨房。小伙子武卫兵不知道PK的事儿,他和另外两个姑娘接到的任务就俩字:蒸馍。
加水、和面、揉团、切形、上锅,老郭目不转睛盯着。
除了一加一天然面粉,老郭又变戏法似的从内室摸出另外两种面粉,依样蒸馍。
据多位见证者介绍,起初的老郭在厨房和客厅来回穿梭,言语间,除了对自家农场的炫耀和矫情外,剩下的就是对中国有机农业的千般缅怀和对民众健康的万般忧虑。
“做安全食品,不能单单追求物质的满足感而缺失对自我精神高度的修炼。”三个年轻人耳边响彻着54岁老郭的豪言壮语式“聒噪”。
火爆现场:“毒舌”破天荒没骂人
三种馍在“地主”嘴巴里不停搅拌着。不一会儿,昂扬的老郭变得有些沉默。
“你这‘毒舌’感觉如何?”首先有人打破寂静。在老郭,“毒舌”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他鉴别美食能力的高度褒奖,另一种是对他言谈犀利,用词恶毒的无奈评价。
早年的老郭曾和朋友经营着一家包装材料厂,当他发现工厂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在大量排放难以降解和处理的污染物时,他开始“觉悟”。
关掉厂子,老郭淡出狂飙突进的生意场。2008年3月,他在郑州北郊租下一块滩地,开始按有机标准种植蔬菜。“我没太崇高的理想,就是想干点好事儿。”
忙时起早贪黑,闲时游历全国。从最远的上海多利农庄,到身边的君源有机农场,从菜到粮食到调料到菌类,从种植到管理到收割到检测,老郭深谙农业之道。
随着种地越来越纯熟,脾气也越发焦躁。
他先是被称为“地主”,后来人送“啄木鸟”。再以后,似乎是痛心疾首于国内有机农业市场的混乱,他逮谁骂谁变成了“毒舌”。在老郭眼里,郑州、河南乃至全国有机市场,干正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没有”而不是“不多”。
即便“毒舌”,老郭身边仍有一批忠实的拥趸,有专家有学者有纯粹的吃货,甚至有对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过敏的人。后来居然有人封他为“民间有机认证”。朋友调侃“以后河南境内的安全食品必须要得到老郭认可”——说好听了是“有机哥”,损一点儿就成了“毒舌”。
“今天你给一加一认证一下?”老郭拔掉馒头上的新疆红枣,猛嚼一通、咽下,顾左右而言他地说:“天然和有机不是一个品类,对吧?”“别说这,一加一到底怎么样?”有人起哄。“算是有面味儿吧。”老郭抹了一把嘴。
“节操啊,注意你的节操。一加一5箱面就收买了?”有人激将。
“天然,就是不加任何修饰,一加一的面蒸好馍以后是微黄色,如果它的面粉是雪白、惨白或发青,就说明里面有添加剂;口感也不错,能吃出小麦香甜味,有嚼头,如果淡而无味,要么是有添加剂要么用的是陈化粮……”老郭开始了专业化评价。
他说,蒸馍前他抓了一把生面,握紧后又松开,面粉很快从手缝流向面盆。“这说明面粉流散性好,不容易变质。如果水分大,粉面容易结块,没啥食用价值。不管是蒸出来的圆馒头还是花卷,还有烙出来的油饼,都还算不错……”
“算是口头认证吗?小武,录下音,‘毒舌’破天荒没有骂人啊,不容易。”有人这样说。
老郭说:“我自己不是标准,不过我会向我的会员推荐一加一。”
认知迷惘:“安全”食品竟有多重标准
在历经了6年的蔬菜种植、配送和考察鉴别后,老郭自信看清了这样一个现状:不少农场甚至公司自我标榜是做天然、有机食品,实际上,河南境内真正在做天然和有机的没几个。他说,干有机,良知远比挣钱更重要。仿古的有机种植方式保持了植物和动物的天然品质,但几年下来,那些做有机的大多数都成了“先烈”。
在老郭眼里,一加一做0添加尤其是无残留的天然面粉是真正务实的负责任态度。
“但一加一更大的意义是,通过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选择,唤醒并提升国民的健康饮食意识。”他说。
记者从农业管理部门获悉,国家对健康安全食品的管理有着多重标准。目前食品被分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大类。无公害是对食品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允许有农药残留,而绿色比无公害标准略高,允许少量有。有机的标准最高,严禁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以保证食材从源头上安全。
连日来,记者深入各大超市调查发现:随意标注“绿色”、“有机”、“纯天然”、“原生态”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售价不菲的天然、有机食品,只是披着“天然、有机”外衣的大路货。
记者随机问20余名消费者“什么是有机食品,什么是纯天然”,回答五花八门。“口感好、有营养、无污染”。由于认知模糊,普通消费者很难准确判断,选择时很迷茫。
质量为王:一加一践行国际“玩法”
“咱们河南还是有好东西的。”“毒舌”老郭因一加一天然面粉而信心大振,“一加一的销售模式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不要经销商,这种国际‘玩法’国际行业术语叫CSA。”
事实上,自2012年12月进驻省会郑州市场,一加一在品牌知名度上已经轻松甩出竞争对手几条街。
在一加一董事长王刚看来,一加一天然面粉是河南的“金字招牌”,其生产监管,不单单靠“标准”更靠“自律”,企业标准比国标还要严苛好几个点。
一加一还坚守现金为王、现货现款原则,其增长都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增长。
目前市场上,一加一只有5KG的一种规格,每袋35元。王刚的认知,价格不应成为食品安全的拦路虎。“再穷的人,也有权得到安全的食物。”
一加一全国首家开创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新举措,即除了建立严格的生产流程、实行严密的质量管控体系外,开放工厂,让公众走进参观生产现场监督生产流程、进行多个质量体系如AIB认证以及接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同行进行外围监督等。
一加一营销总监刘秋燕女士称其为“透明工厂项目”。“透明不等于安全,但透明可以保障安全。”
在中国,强调了多年的法规与监管后,管理部门也最终发现,食品安全说到底要靠良心。良心——听起来不靠谱,却是食品安全最后的盾牌。
“天然,是今后的必然方向。”老郭说,如今,在大草帽有机农场会所,一加一已被辟出大块区域重点摆放。其全国首家纯奶粉的食品级塑膜包装使其贵气十足。一加一贵在“出身”好,不含任何添加剂,清白、端庄。
本想找茬挑刺,“毒舌”意外给了一加一民间安全“认证”,这是全国有机圈的高端小众特立独行者们对一加一的褒奖。
大河报电子版链接: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4-05/12/content_107398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