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等于0的哲学”之谜底追寻(8)【一条试剂600元,一次检测5 小时】


麦子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会有各种安全隐患

色选机清除霉变麦子就清除了呕吐毒素

每批麦子都要检验呕吐毒素

  阅读提示 | 贴近自然的安全食品因其纯天然、无污染被认定是营养等级最高的食品。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安全食品的判断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识别路径,一加一天然面粉无疑让人们有了盼望。

  7 法11式查杀小麦呕吐毒素

  96孔的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辣根过氧化物酶羊抗兔、包被液、碳酸缓冲液、洗涤液、鸡卵清蛋白、邻苯二胺溶液、邻苯二胺、终止液……

  一连串生僻的名词,一系列生涩的仪器。

  将小麦粉碎,提取样品,准确称取后置入具塞三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醇溶液,振荡15分钟,再用快速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前后反复11次,上下持续5个小时。先是用包被液将抗原作适当稀释,再在培养板的96个小孔内每孔加各浓度标准品及抗体工作液各50微升,而后放入25℃常温避光反应半小时。取出后洗涤,洗涤就是倒尽板孔中液体,加满洗涤液,静放一分钟,反复5次,最后将反应板倒置在吸水纸上,使孔中洗涤液流尽。紧接着,再加封闭液各50微升,25℃常温避光反应半小时。

  这还没完,半小时后,96个小孔再用稀释液将被检血清作几种稀释,每孔还加各50微升,这回25℃需要放置2小时。

  而后还如前法继续洗涤,洗完后换加辣根过氧化物酶羊抗兔,还是96小孔每孔200微升,还是37℃放置1小时。

  一小时过后,再一个小孔一个小孔地洗,洗完后加邻苯二胺溶液……

  最后,一个小孔一个小孔共计96个小孔每孔再加50微升的终止液、显色液。

  此后,你就慢慢地观察等结果吧。

  过一个小时后你会发现,酶联免疫检测仪在自动记录并绘制着一个个小孔的吸光值,这一个个“值”曲里拐弯密密麻麻,最后生成了一条条隐秘的曲线……

  如此循环往复纷繁驳杂的检测程序和拖沓冗长晦涩难耐的检测流程令人顿发生理性呕吐。令人惊异的是,这连绵不绝的检测目的恰恰就是要找出隐藏在小麦和面粉中的呕吐毒素。

  一加一研发部研发总监张良雪告诉记者,单单酶联免疫法、试纸条等并不能准确定量,一加一还会用薄层色谱法(TLC)、胶体金试纸条法、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7种方法11种步骤。

  呕吐毒素被欧盟列为三级致癌物

  拿着一盒5条试剂的试剂盒,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良雪说,检测呕吐毒素并不容易,试剂、试条、检测板、检测片等检测辅助工具有国产的有进口的,五花八门,检测时间短则5分钟,长则5小时。酶标仪是美国伯乐公司产品,数据处理软件来自日本,该试剂盒产自德国,每盒5条试剂价值3000元,一条就600元,一次检测耗时5 个小时。当日检测的天然面粉不日即发往天津康师傅。

  ELISA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英文的简称,是一种新型免疫测定技术。这项在医学生物领域广为使用的检测技术如今被一加一用来检测小麦呕吐毒素。

  驻马店质监局一位工作人员称,由于基层粮食收购单位不具备呕吐毒素检测能力,且检测成本奇高,也很少有面粉企业会主动检测呕吐毒素。

  那么,呕吐毒素究竟是啥东东?因何令一加一如此兴师动众呢?

  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被告知:呕吐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其化学名称叫慢曲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简称DON,可大面积污染小麦、玉米、燕麦等谷类作物。该毒素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引起人畜呕吐,并导致摄食能力下降、消化代谢紊乱、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功能异常等。

  1998年,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评价报告中,呕吐毒素被欧盟列为三级致癌物。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呕吐毒素会损害肝脏,煮、蒸或烤等办法均不能将其杀灭。早期阶段,呕吐毒素能导致皮肤刺激、缺乏食欲、呕吐;在后期,则会引起出血、消化道的坏疽、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免疫系统的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减退以及脾和生殖功能减退等。

  “在我国,危害十分严重的食管癌、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可能与粮食中呕吐毒素的污染有关。”张良雪说,即便是“可能”,一加一也要将其视为“必然”加以防范。

  小麦“淋雨”后 会染上赤霉病

  一加一在挑选小麦时,除了看容重、含杂量、蛋白含量等,还多加了一道检测“呕吐毒素”的程序。因检测呕吐毒素价格昂贵程序繁琐,国内制粉界并不多“检”。

  据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呕吐毒素作为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中国、日本、美国、前苏联、南非等均有发现,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呕吐毒素最早于1970年在日本香川县的一次赤霉病大麦中毒的病毒中发现,三年后,美国也从玉米中分离出了同样的化学物质。

  张良雪说,呕吐毒素属于剧毒或中等毒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免疫系统有影响,会毒害胚胎使其畸形。其化学性能非常稳定,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长期贮存保持毒力不变,即便是121℃高压加热也不能完全将其灭杀。

  国家粮食局监测发现,潮湿的天气会让小麦生“赤霉病”进而产生“呕吐毒素”。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2012年上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小麦主产区赤霉病发生形势严峻,农业部紧急部署防控行动。此后多个省份区域内均有关于小麦赤霉病爆发的报道。

  真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有5种: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酮、呕吐毒素、 赭曲霉毒素A、烟曲霉毒B1+B2等5种病毒。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理化性质稳定,即便加热至269℃也不能将其完全灭杀,毒性和致癌性最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肝癌发病增加与摄入黄曲霉毒素B1相关。而赭曲霉毒素A是一种肾脏毒素,同样致畸、致癌。不少慢性进行性疾病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变性、肾盂癌及输尿管癌等都与此毒素有关。还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酮(DON),即呕吐毒素。

  再就是赤霉烯酮,在小麦和玉米中污染最普遍。该毒素侵害生殖系统,能引起不育症、流产等。

  小麦中究竟藏有多少毒?

  很久以来,医学界对疾病起因普遍说法都认为是细菌,一切归罪于外部环境。预防针、高效药双管齐下后,急病减少慢性病却增加了。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原高级工程师谢华民认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吃出来的,这种癌症不会立刻显现,需要日积月累,现在社会出现了癌症高发期,而病因多是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埋下祸根。身体消化食物留下的残渣所产生的毒素不能完全排出体外。”

  一加一研发总监张良雪说,2011年,一加一曾对采自全国各地的4327份样品进行了13854样次检测,“无论是黄曲霉毒素还是呕吐毒素,只要严格检测,小麦样品中都发现了它们存在的痕迹,几乎一查一个准。”

  他说,麦类赤霉病除新疆外,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一般每3~4年有一次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

  一加一采购总监冯晓军说,小麦采购时,他们会不断地取样检测。“因为仓储小麦越冬时,可能会在麦层上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小麦霉变,俗称‘结顶’。这些霉变小麦在出仓时会散落在状态较好的小麦中。长时间贮存也会因保管不善产生隐患,局部生物变化能造成黄曲霉毒素 B1超标。因此,但凡超过两年的陈麦,一加一都不要。”除了源头控制污染原麦,过程中的去除毒素,一加一会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种措施。

  一加一董事长王刚说,“粮食”两个字,皆有“良”,品质好叫粮,有良心才能生产食品,一加一的使命就是让更多消费者吃上健康天然面粉,最少,也让河南人民先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