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等于0的哲学”之经天纬地(4)【担的是“白粉”心,挣的是“白菜”钱】
零添加的先进设备
零添加的面粉适用于各种挂面
核心提示 | “克明面业的一次次‘刁难’成就了一加一。”9月17日,湖南岳阳,王刚和陈克忠的两双大手握在了一起。每一年,凡一加一的客户,无论大小,董事长王刚都会亲自回访。
截图 微信里又“飞”来一只虫子
陈克忠是湖南克明面业的总经理,克明面业的创始人陈克明是他的亲哥哥。克明面业以陈克明的名字命名。
自平江至岳阳不足两个小时的路程,陈克忠先后打了N个电话,他在当地一家知名餐府备下了只有当地一泓水才能生长的鱼。克明面业以这种别无替代的方式向“一加一”表达他的友善。
而彼时,王刚的微信刚刚接到一幅图片,因为外包装袋上趴了一只飞虫,陈克明又退货了。“仅仅是外包装袋上趴了一只飞虫,这虫十有八九是外面飞过来的,在装车上落在了包装袋上,但对不起,克明面业以此为理由退货司空见惯……”面对记者,王刚一丝苦笑。
虽然近在咫尺,但王刚没有丝毫要陈克忠通融的想法——自2008年首次与克明面业合作以来,这样近乎无厘头的退货不下9次。
克明面业是中国挂面第一品牌,面业湘军声名远扬。这个从益阳县城走出来的企业,6年前产能还不过1万吨,如今,克明面业已在湘、鄂、豫、冀建立起7个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达12亿元。
商务部对超市卖场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克明面业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亦排名前五。
2012年3月16日,克明面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外表光鲜的克明面业内里却噤若寒蝉,陈克忠用“血拼”一词来形容挂面行业的无序竞争格局。“比面价还低的挂面,你敢吃吗?里面都有什么东西你知道吗?”但这种靠降价来恶性竞争的无底线面企大大消耗了行业创新发展的动能。
陈克忠说,中国挂面还处在粗放式经营阶段,产品科技含量很低。同样是小麦加工,做面的利润不及做面包的十分之一。“要做良心面,利润会低得跟做慈善一样。食品安全比天大,可以说,担的是‘白粉’心,挣的却是‘白菜’钱。”
委屈 一加一不想跟“大鳄”玩了
在整个上游供货商的嘴巴里,克明面业有“刁钻”之称。
即便今天一加一已经家喻户晓,而王刚也已身家过亿,他仍然说,没有陈克明的严苛要求就没有一加一的成长,是克明面业成就了一加一。
于一加一,克明面业是第一个主动上门“要货”的。
据知情人透露,陈克明在一次出差途中见到一加一广告词:原味面,就是不太白。他心为之一动。而彼时,湖南境内,陈克明正在为自家挂面不添加增白剂而鼓与呼,尽管当时增白剂国家允许添加,但常年在国外游走的他深知增白剂对人体的危害,他不愿迎合市场,于是对一加一的“原味面,就是不太白”深以为然。
悄悄潜入驻马店后,陈克明发现几乎所有的粮油店都挂有一加一的宣传引导市民拒绝增白剂的科普手册。同样的价值取向使陈克明心为之大动。
“能成为克明面业供货商,早年的一加一连想都不敢想。” 2008年的某一天,大佬级人物陈克明主动上门时,王刚惊喜不已。
但很快,惊喜就变成了忧虑,忧虑继而甚至成为委屈、愤怒——克明面业对供货商的产品从生产到检测到包装到码放到运输都有着一系列极其苛责的要求。王刚说:“每一个产品都有细到不下30条的标准细款,各种密密麻麻的数据要求甚至量化到个位以后,不允许添加的改良剂即便检测出来0.001%也不行。面袋码放要像纸箱一样棱角分明,运输要用专车,趴个小虫也不要。”
早年的一加一并没有实现全部产品零添加。除了自己销售的终端面粉是零添加以外,一些订单专用面粉依然会依据企业要求添加。比如国家允许的增筋剂、馒头用的发泡剂、面包粉用的膨松剂等。
早年的一加一检测设备也并不齐全,有些改良剂的残留,自己尚未有能力自行检测。一加一自恃是个有责任有担当讲诚信的企业,从未想过会因人品受质疑。
那一次,长途运到湖南南县克明面业的面粉全部被拒收,理由是:面粉里有添加剂。一加一立刻毛骨悚然,上下如临大敌,从洗麦、润麦到制粉、清粉,从入袋、包装到码放、贮存,整个工艺数据和流程单据以及当班工岗和责任人都查了个底朝天,一阵鸡飞狗跳后仍然没能发现添加剂的影子。
“刁难,你可以挑剔我的能力,你不能怀疑我的人品。”一加一于是有了很强的屈辱感,萌生了撕毁合同的想法,宁可赔上违约金也不跟克明面业“玩了”。
认知 管道里的残留仍会殃及“无辜”
一加一的委屈很快传回湖南。“不玩可以,得说清楚。”陈克明也急了,迅速派员星夜兼程奔赴河南。
“换位思考一下,这不也是对陈克明的人品有怀疑吗?在湖南,在业界,陈克明的诚信和仁义也是有口皆碑啊。”
9月17日,时隔5年,陈克忠仍记忆犹新。
当年,克明面业带着试剂盒再一次对一加一的面粉进行检测。
取来样品杯,加入提取液,放置蒸馏水,盖紧比色管后轻轻摇动。15分钟后,大家发现,色卡上的颜色在缓缓变紫。
王刚愣了:“面粉里的确有添加剂,但一加一从来都是按照订单的标准在生产,甚至比客户要求的还要再严1~2个数据,这是从哪里来的呢?”
王刚迅速指令停产,随着连续数小时的地毯式搜索,最终从生产管道的拐弯处找到了罪魁祸首——那是上一批次产品里的添加剂在生产管道不易清理处的些许“残留物”。
品保部细致自检后又发现:因为使用的同一个生产管道,上一批次产品的添加物,下一道工序生产2000吨以后其残留才会彻底清除。即便该道工序什么也没有添加,而管道里的残留仍然会殃及无添加面粉。
王刚由此得出,只要不是全部产品0添加,就不能保证绝对无残留。要想全部面粉没有添加剂残留,就要所有产品都要不添加。
自那以后,一加一将用于添加增筋剂、营养改良剂、水分保持剂、膨松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等四个生产加工设备全部拆除,随后斥巨资大批量增设了数十台进口和国产的检测设备。
在王刚眼里,保证民众生命健康,需要添加的是设备,是工艺,是创新,是责任,是情感,而非只有改良剂。“即便国家允许,只要是对身体有害,都是不该添加的。”他说。
事实上,这种损己利民的壮举也差点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当然已无须赘述。
商道 一加一从来不用增白剂
王刚说,没有克明面业就没有一加一。而陈克忠并不拘泥于此,说:“有了一加一,克明才不觉得孤独,中国的民族企业才更有希望。”
当增白剂是面条中的“常客”时,克明面业宁愿卖相丑也坚决不用。而一加一从建厂初期,就从来不使用增白剂。
是共同的价值观将陈克明和一加一紧紧联在一起。
据陈克忠介绍:他哥哥陈克明是一个心里透亮但嘴巴笨的人,操一口典型的南县普通话,语速很慢,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清楚,一开口说话憨厚劲儿便显现出来。
去年公司上市时,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在北京“过会”(新股发行前证监会审批会),按照规定,“过会”必须董事长亲自汇报,我们都急出一身汗呢,上市前一天,董事会不停叮嘱,要他将汇报材料背下来。
“过会”的结果出乎众人意料,陈克明的南县普通话讲到一半时,证监会评审竟然带头为他鼓起掌来,一切都超乎想象的顺利。当我们问他说了什么精彩言论时,他一本正经地说:“我也没说什么,证监会问到增白剂的问题,我说,不管是国家允许还是不允许,从做挂面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使用过增白剂。”
陈克忠告诉记者,从2008年至今,克明面业三分之一的面粉来自一加一。
“我们两家已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他说,克明面业两年间在河南建了3个分厂,他看重的正是河南麦多、麦好。“更珍惜的是一加一这样有社会责任的民族企业。” 而王刚则认为自己就是浴血凤凰。
“好面不用舞,天然零添加;巴奴的菌汤,一加一的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加一天然面粉的旋风刮进了巴奴毛肚火锅,什么力量使他们荣辱与共?请继续关注一加一调查报道。